儿童感冒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下
接上篇《儿童感冒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感冒的并发症还有:3,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毛细支气管炎被定义为一种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的临床综合征。1岁内最常见,尤其是3个月到6个月期间的幼儿。 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鼻病毒感染引发。前述引发感冒的其他病毒也可以带来毛细支气管炎。 先是表现为感冒,继而出现呼吸窘迫。毛细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的1-3天后发病。医生体检可以发现: 呼吸过快、 肋间和肋下凹陷、 呼气性哮鸣音、 咳嗽 多数患者的呼吸窘迫在5天内缓解。50%的患者在2周内咳嗽消退,90%在3周内。很少数者的咳嗽会持续4周以上。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核心是支持治疗。避免脱水、缺氧。要避免不当的过度干预。比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 毛细支气管炎要警惕过度干预 4,病毒诱发的喘鸣(wheezing) <2岁儿童的感染后喘鸣跟毛细支气管炎是可重叠的。 所以「疑似毛细支气管炎」的「重度患者」在刚入院时可尝试「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如果有效则可按需使用,如无效则不再使用。 对于2岁~6岁的儿童,如有反复的喘鸣既往史----尤其是: 运动后喘鸣、 无感染迹象下的喘鸣、 特应性皮炎病史 …… 则应考虑哮喘可能。 如有感冒,则可以诱发哮喘发作。 对于疑似哮喘儿童的喘息发作,应积极的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 但很意思的是,这类儿童的喘息发作时,激素吸入是没有帮助的。 而口服激素是否有益,则取决于哮喘诊断的可靠性。 然而,对于这类反复喘鸣既往史、疑似哮喘者,可以在「单纯的感冒而没有喘鸣」时吸入大剂量强效激素来「预防喘鸣发作」。甚至必要时可口服激素来「预防性治疗」。 但这样做可能带来轻微的生长受损。因此应跟家长充分沟通利弊后作出选择。 实际上,激素是否有「预防价值」还是取决于哮喘诊断的可靠性。 如无反复的喘鸣既往史,甚至初次喘鸣发作。需仔细评估是否有哮喘的可能性。可对症予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6岁的儿童通常可明确是否有哮喘。有哮喘则应根据哮喘治疗,无哮喘可对症处理。 (成人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吸入激素往往也是收益有限。此时重点是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吸入激素主要是预防哮喘发作。这点在儿童身上也成立。) 哮喘:表现为发作性支气管受限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 5,社区获得性肺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fyzytfy/8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BCH儿童感染
- 下一篇文章: 刘博士原创科普28关于儿童肺炎疫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