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情防控更加科学规范精准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近日,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印发后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跟以往的方案相比做出了哪些优化和完善,市疾控中心专家给予详细解读。

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据介绍,《第九版》在风险人员隔离管控上,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注意

同时,入境人员按规定完成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返回居住地开展3天居家健康监测。解除集中隔离前,对入境人员做好健康告知和防控要求;第一入境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将入境人员相关信息推送至目的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人员信息共享。入境人员解除隔离后应及时返回居住地,返回途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到达目的地后向当地社区报备。

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据悉,《第九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1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2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3

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4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此外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措施。提醒居民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跨区域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达目的地后落实3天两次核酸检测的要求,当地不能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采取隔离、限制出行等“层层加码”的措施。

完善疫情监测要求优化区域核酸检测

1

据介绍,《第九版》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

2

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此外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测预警要求,提升感染者早期发现的敏感性。如本土疫情发生,应及时根据流调结果分析研判疫情波及范围,对于疫情波及到的乡镇(街道)、县(区)范围内的相关重点机构快速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核酸筛查,后续可根据全员筛查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调整为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原标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解读

让疫情防控更加科学规范精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1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