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万字长文在网上流传开来,我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读完后深感在疾病面前人类的渺小,短短一个月至亲的亲人就生死两隔,让人唏嘘不已。当然除了感叹外,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对文中引起老人死亡的病毒,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病毒让病情进展如此之快呢?难道真是一种我们没有发现的未知病毒吗?

嫌疑之一:SARS冠状病毒

经历过“非典”的人,提起进展迅速的病毒性肺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SARS冠状病毒。但经历过年“非典”洗礼的北京,医院医院呼吸科的医生肯定对SARS冠状病毒有很高的警惕性,虽然文章中没有提及相关问题,但我个人相信我们能想到的,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呼吸科医生肯定能想到,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医生已经排除了SARS冠状病毒。

嫌疑之二:甲流和乙流病毒

之所以怀疑这二位,是因为最近北京正在流行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由于天气干燥,气温较低,冬季历来是北京市流感高发季节,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由于今年北京特别干燥(无有效降水天数已经超过天),因此流感疫情比往年更严重,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流感病毒活动度呈上升趋势(具体数据可见北京市疾控中心疫情周报),甲型H3N2、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虽然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但在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或特殊临床情况的患者中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合理推测

这篇文章中的患者是老人,是危险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据文中介绍老人身体比较健康,似乎没有什么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发生严重肺炎的危险因素似乎并不充分。而且我们能想到的,医生一样想到了,医院(医院)患者就做了咽拭子的甲流乙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虽然文中并没有提甲流乙流所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或者说检测的是什么,作为一个专业的检验人员,我想根据文中有限的信息做一个推测: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查一般分为病毒分离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抗体检测四种。病毒分离培养由于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且所需时间较长,医院不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剩下的三种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通常用于早期诊断,而抗体检测常用于对治疗的监测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对病例早期诊断意义不是很大。由于医院检测总共只有一周时间(12月28日至1月4日),基于此,我们可以谨慎地把范围缩小到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由于无进一步的信息,所以医院究竟检测的是流感病毒抗原还是核酸。

自相矛盾

至此,似乎甲流乙流也被排除在外了,但是继续阅读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个细节,医院,医生曾要求作者去购买达菲用于岳父的治疗,我们都知道达菲是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特效药,既然排除了甲流和乙流,为什么还要服用达菲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再进一步在文章中提到更多有效信息,我们无法进一步判断。

真相大白

仔细阅读作者文章,医院时候,戊医院的顶级专家曾经在某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