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陈GAAO,男,20岁(年3月出生)。

年学校体检时发现左肺占位,医院以“肺脓肿”、“肺结核”、“肺囊肿”行抗感染治疗,肿块没有明显变化。

于年3医院,考虑“肺结核”,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5个月,肿块无变化。

年8医院复查CT:右肺中叶周围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肺炎症。CT引导下穿刺病理(-10-24):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综合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腺样囊性癌。

全身骨扫描:右侧肩胛骨放射性浓聚影,考虑骨转移可能性大。

基因检测(-11-21):ALK融合。

自年11月开始口服“克唑替尼”,肿瘤退缩,病情稳定。

年2月咳嗽有痰、低热,抗感染效果不佳,复查CT提示病情进展。体重在近1个月内下降5kg。

年3月15日前来住院,实验室化验:白蛋白28.3g/L;C反应蛋白.27mg/L;D-二聚体0.76mg/L;纤维蛋白原测定4.63g/L。

肿瘤标志物:CA-:.13U/mL;CA19-9:.01U/mL;CEA:.92ng/mL。

EB病毒IgG阳性(+);巨细胞病毒IgG阳性(+);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支原体滴度1:80。

年3月12参加“河南省肺癌多学科会诊”,建议口服塞瑞替尼。

于-03-13开始口服塞瑞替尼,mg(3粒)/天。服药几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后停止。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用药1月多后复查CT提示肺部肿瘤明显退缩吸收。

以下是-03-09的胸部CT(手机拍照、拼接):

口服塞瑞替尼40天后,于-04-23复查CT(手机拍照、拼接):

患者最初(15岁)就被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结核感染,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3年后才做出正确诊断,估计年少和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可能是造成误诊的因素;口服克唑替尼14个多月后疾病进展,表现为肺部合并感染,但抗感染治疗无效,改用二线ALK抑制剂后症状在短时间内即有明显减轻并消失。从该患者的诊治经历可以看到,有时在鉴别肺部感染与肺部肿瘤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该患者服用克唑替尼14多月后耐药,塞瑞替尼在二线治疗中发挥了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塞瑞替尼“突然”被引进到国内临床并进入医保目录,用做二线药物时能享受报销政策。在此之前国内医生很少有使用此药的经验(除外曾参加此药试验的医生们),特与您分享二代ALKi二线治疗的点滴经验。

国内赛林泰公司研发了一个高效低毒的二代ALK抑制剂CT-临床试验即将在我们病区启动,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zytfy/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