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原体肺炎,我们了解多少?

支原体肺炎是什么?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由于其并不是传染病,所以传染性并不是很强。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支原体肺炎患者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支原体肺炎有地区流行的特点,常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小范围环境内爆发,四级均可发病,尤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病因主要因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健康人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通常存在于呼吸道黏膜,通过黏附和释放毒性物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并进一步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严重者可对皮肤、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引起的损伤程度与感染的支原体数量有关。诱发因素1.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发病.2.呼吸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容易发病.症状通常在接触肺炎支原体后1~3周开始出现症状,并在2~4天内缓慢恶化。疲乏、肌痛:患者初期可有乏力、周身肌痛等症状,2~3天后可自行缓解。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发热,可持续2~3周,儿童及体弱者可出现高热。咳嗽:多为持久性剧烈干咳,可伴有浓痰。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鼻咽部及耳部疼痛,骨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可伴有气促和呼吸困难。10%~20%患者可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部分儿童可伴有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等。就医当患者出现持续干咳、发热、乏力、胸痛医院就诊,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有潜在健康状况或免疫低下人群、接受化疗或服用抑制免疫系统药物的人群、心力衰竭、慢阻肺人群,更应尽早就医。预防目前尚无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我们日常生活要注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受凉,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运动:多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加免疫力,抵抗病原体入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放入纸篓;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或用酒精消毒液洗手。出行:避免扎堆聚集或长时间逗留于人口密集区。禁烟:吸烟会损害肺部,受损的肺部更容易被感染。特别注意患者所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症状缓解后1~2周内仍有传染性,应避免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zytfy/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