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患儿增多切勿做这件事
患儿持续发热、干咳,体温急剧飙升,而且不易降温…… 日前,医院了解到,支原体肺炎患儿自去年入冬以来较前年同期增加三成以上,导致儿科病房几乎爆满,甚至处置室等也被临时改为病房。 △资料图 病愈再次发病医院妇儿综合楼大厅,记者见到了抱着儿子欢欢挂号的市民马女士。欢欢今年4岁,正上幼儿园中班。 “去年12月末出现干咳情况,体温也开始升高,但起初以为是有点着凉,并没在意。幼儿园里不少孩子也有类似情况。”马女士回忆说。随后,欢欢持续发烧8天,咳嗽也越来越严重,尽管吃了药,但体温并未降下来,反而多次高达39℃。“到医院才知道得了支原体肺炎,治疗3天体温稳定,俩礼拜出院。” 这次前来,是因为马女士发现儿子又有了类似症状。“我和他爸工作忙,过了年就又把他送去了幼儿园,没想到又发烧了。”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诊断,“认为还是支原体肺炎,又犯了,医院住院。” 楼上儿科诊室外,抱孩子等候就诊的人群较挂号处更多。该院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去年入冬以来儿科日均接诊超过百人,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居多,较前年同期增加三成以上,3至12岁的较多。 △资料图 切勿擅自用药医院、医院了解到的情况也大体相同。为满足患儿入院需求,各医院在调整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及时诊疗的同时,像已有近百医院,还采取将处置室等改作病房的方式解决病床紧张问题。 医生表示,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医院通常采用大环酯类药物,比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而因为患儿的个体差异,建议医院诊治,遵医嘱用药,切勿前往药房看说明书擅自购药、用药,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其介绍,小儿支原体肺炎潜伏期2至3周,多数起病不急,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发热、厌食、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体温在37℃至41℃,但也有低热或不发热患儿。多数患儿咳嗽症状较重,初期干咳、后期有痰。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应当迅速带其就诊。 据介绍,少数小儿支原体肺炎重症患儿的病情发展迅速,会出现呼吸窘迫,甚至死亡。但愈后效果普遍较好。 △资料图 愈后在家休养医院儿科医生介绍,冬季气候寒冷,有时冷暖不定,加之室内通风不好,本身就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节,而由于支原体肺炎本身的易传染性,导致其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密集场所互相传染,甚至反复发作。 “经过住院对症治疗,患儿一般需要2至4周痊愈,所以也请家长有所准备,不要着急。”其表示,患儿愈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也仍然较低,因此建议其继续在家休养,家长不要急于将孩子送回幼儿园或学校,以免交叉感染,再次发病。 而在预防方面,医生建议家长首先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卫生,并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增强免疫力;其次保证孩子每天充分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无机盐的食物,多吃白菜、油菜、胡萝卜、西红柿等新鲜果蔬,保证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各种营养素摄入;最后还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节衣服厚度,不要过冷或过热。 相关新闻 春季需防7种呼吸道传染病 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正处于冬春交替时节,早晚温差变化较大,7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多发期,提醒市民提早注意预防,发病及时就医。 7种传染病包括: 流感:表现常为全身不适、发冷,伴有寒战、发烧,体温可至39℃以上,伴有咽痛、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学龄儿童和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麻疹:表现为发烧、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传染性极强,发病以儿童为主; 风疹:主要表现是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易感; 水痘: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伴有发烧、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幼托儿童、小学生易感染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其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儿童和青少年多发; 猩红热:表现为发烧、咽峡炎,全身皮肤弥漫性皮疹,发病年龄多在2岁至10岁;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起病急,高热,头痛,咽痛,皮肤瘀点、瘀斑,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可危及生命,感染以儿童为主,部分青少年、成年人亦可感染。 记者 朱琳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1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炎喉炎气管炎如何分辨还有恼
- 下一篇文章: 一个视频告诉你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