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为何要用3天,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为何服3天,停4天?原因为何?不停的话会不会好得更快?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小儿支原体肺炎又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占到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大环内酯类药物成为肺炎支原体治疗的首选。 其中,阿奇霉素在药效学、药动学、不良反应方面有着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时,临床有的用3天,停4天,有的用5天,停4天,再重复第2疗程。临床为什么要停4天,而不是连续应用呢? 从化学结构看,阿奇霉素是具有15元氮杂内酯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系在红霉素A内酯环的9a位上内插一个含有取代甲基的氮原子,经修饰后成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由于化学结构的改变,使药物有较好的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和治疗效果。 我们根据阿奇霉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特点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停4天。 药动学特点-半衰期长阿奇霉素在组织中分布广,代谢慢,组织内药物半衰期可达68小时; 研究发现,使用阿奇霉素3~5d后,第12d时在巨噬细胞及白细胞内仍可以检测到阿奇霉素。巨噬细胞可以把阿奇霉素转运到机体的炎症部位,所以阿奇霉素的组织渗透性较强,而且在组织与细胞内的阿奇霉素水平能远远超过同期血浓度的10~倍,感染部位的阿奇霉素水平是非感染部位的6倍,特别是在肺组织中水平较高且作用时间持久。 因此,服药3天后,即使停用,阿奇霉素依然能在体内持续作用3~4天。 药效学特点-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或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持续抑制的效应。其产生的机制,一般认为是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 阿奇霉素属于典型的具有抗生素后效应的药物,其在低于或高于MIC时,均可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导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持续性与靶位结合,显著延长了细菌的恢复再生长的时间,此外与细菌接触后,使得菌体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促进杀菌物质的释放,产生于促白细胞效应,增大细胞损伤程度,延长修复时间。 所以说,虽然从表面上看应用阿奇霉素3天后停掉了,但实际上在停药后,病原体仍旧处于被抑制状态。 不良反应特点-减少用药时间,降低胃肠道反应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长病程,通常可持续3周时间,甚至更长。并且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和用药时间成正相关; 加上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差,长期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患儿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还伴有穿刺处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症状; 因此,用3天,停4天可减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细菌耐药特点-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魏玮等曾经对阿奇霉素连续和间歇给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耐药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用药3d后MIC值有升高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 用药12d后,连续给药组MIC值却有明显升高,而此时血药浓度已低于MIC值,进而增加了产生耐药支原体肺炎的风险。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时停用4天,无论是从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依从性、耐药性都要优于连续给药,并且疗效相当。 因此,《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年版)》里面阿奇霉素用法为:10mg/(kg·d),每天1次,轻症3天为1个疗程,重症可连用5~7天,4天后可重复第2个疗程(但对于婴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的使用要慎重)。 参考资料: 1.儿科时间丨刘宪军治疗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为什么要停4天? 2.余小明,阮国平,肖海平.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J].实用临床医学,,11(8):47-50. 3.袁壮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童杂志.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J]. 5.蔡柏蔷,李龙芸,主编.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1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科小课堂儿童肺炎,家长如何判断,又一定
- 下一篇文章: 药理学最全的首选药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