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播来源太多:

1、种鸡传播源头:滑液囊支原体野毒可从种鸡通过种蛋、人工授精等方式垂直传播给下一代,致使雏鸡呼吸道黏膜带毒,成为雏鸡群最早的传播来源。

2、水平传播源头:滑液囊支原体野毒可从鸡群内的带毒鸡、上批鸡野毒、鸡场内的其他批次带毒鸡、区域内的其他鸡群带毒鸡、鸡场周边的其他带毒动物和野鸟通过水平传播给未感染鸡。

3、疫苗传播源头:滑液囊支原体野毒也可从污染的冻干疫苗通过免疫方式水平传播给未感染鸡。

二、感染诱因太多:

1、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诱因太多:如饲养密度太大,灰尘太多、氨气味太重等多种诱因,都可使滑液囊支原体野毒在鸡与鸡之间进行快速水平传播,导致未感染鸡出现亚临床呼吸道型感染。

2、滑液囊支原体致病诱因太多:如着凉感冒等应激诱因,都可使带毒鸡出现致病症状,如嗜关节型:滑膜炎、脚垫脓肿、龙骨囊肿,嗜输卵管型:蛋壳质量变差、鸡蛋小头尖端异常、AA鸡蛋等。

3、滑液囊支原体混感诱因太多:如传支、新城疫、鼻炎、传喉、H9等呼吸道疾病,都极易与滑液囊支原体野毒相混感,加重病情,加重经济损失,如肉鸡感染了传支后,最易出现气囊炎混感症状。

4、滑液囊支原体免疫抑制诱因太多:如法氏囊、传贫、戊型肝炎、生长不良、霉菌等,都极易造成这些亚健康鸡抗病能力下降和免疫失败,导致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极高。

三、每个方案都不完美:

1、雏鸡选择方案:有效果,如选择1日龄病原阳性率低的雏鸡,饲养早期的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会降低;但也有明显劣势,如在国内几乎不存在阳性率为0的雏鸡;雏鸡阳性率批批检测极不现实;即使雏鸡阳性率极低,最终都会被亚临床呼吸道型感染,成为条件致病菌。

2、生物安全方案:有效果,如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对阻断群内鸡与鸡、场内群与群、区域内群与群、野鸟与群、上下批次之间的水平传播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明显劣势,如当前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大多流于形式,且执行不到位、不彻底,对阻断滑液囊支原体的水平传播效果很有限!

四、饲养管理方案:

有效果,如鸡舍环控管理水平较高,致病应激诱因就少,能明显降低发病率,但也有明显劣势,在滑液囊支原体最终都会成为蛋鸡和种鸡条件致病菌的前提下,在国内环控管理“0失误”的鸡舍几乎不存在的客观现实下,又加上鸡群中常存在霉菌、BD、传贫等导致的免疫抑制鸡,即使管理水平再高,鸡群也存在着感染发病的极大风险。

五、药物预防方案:

有效果,通过5-7天连续使用敏感药物,或在油苗中加药,能明显降低雏鸡早期亚临床呼吸道型的感染率,能明显降低呼吸道黏膜和血液循环中的病原量,能明显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种蛋垂直传播率,但也有明显劣势,首先我们不能逾越药物预防的底线和红线,即饲料严格禁抗、商品蛋鸡的产蛋期严格禁抗;其次无论如何用药,感染鸡的呼吸道黏膜内的胞内菌不

可能根除殆尽:随着近几年大量滥用药物,敏感性越来越差,敏感药越来越难选择,再加上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用药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肝肾损伤等;即使药物效果再好,也不可能天天用药,只要不用药,鸡群就会存在感染发病的可能;当前几乎是一个鸡群一个方案,用药程序极难固定统一。

净化滑液囊支原体,就用“禽利高”!

六、油苗免疫方案:有优势,能有效为鸡群提供体液抗体,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重症率、降低种鸡的垂直传播率,也有明显劣势,基础免疫的抗体上升缓慢,抗体值较低,对青年鸡阶段的关节型保护效果有限;油苗免疫成本高、劳力又费神、应激大;免疫效果又常受免疫抑制的影响,如霉菌毒素、传贫、BD、肿瘤等。

来源:维奥兰羽作者:庞振先

联系我们

报价、新闻爆料、投稿

金经理:PI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