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续了三年,如今我国基本全面开放。但令人非常担忧,因为如今出现“混阳”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大多都是无症状感染,这种情况基本在7~10天内能够自愈。

李兰娟院士: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需恐慌!防控重症才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表示:现在作出的相关调整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结果,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从传染病发展的规律分析传染病流行起始阶段,致病率往往很强,大家对病毒更容易感染,也会增加重症感染风险。

新冠疫情初期,严格筛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率越来越低,这也符合传染病变化规律。

根据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其进化分支传播性仍比较强,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变异株,明显减弱,传播性仍比较强。

根据新加坡公布的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新加坡年1月-11月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为0.45‰,远低于年6月-年1月期间流行德尔塔变异株.6‰的病死率。

年6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等途径发现。

该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造成感染。

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无需恐慌,无症状感染,在我国传染病学教材中称为“隐性感染”,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无症状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

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后,大多数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这对于防止流行扩散有积极意义。

未来无症状感染者不必作为疫情防治的重点,应该把防治重心转移向“防重症、降死亡”。要加强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继续普及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对老年人群和慢性病等免疫功能低下重点人群的保护,保障其基础疾病的治疗。

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仍然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yy/1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