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则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一名家长对医生说:“你看得了就看,看不了就不要放个号子!有孩子发烧40℃,没出来一个人处理。”一旁女子也说:“孩子发烧难受死了,趴到门口吹凉风,等了整整7个小时。”潮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今年自3月以来,医院儿科门急诊就诊量持续高位,“以前秋冬季是就诊高峰,今年3月就一直是高峰的量值。”今年支原体肺炎、流感、新冠等叠加的就诊高峰,更是比往年的高峰就诊量又加量了近30%。今天(11月1日),浙大儿院发布视频表示,为了应对就诊高峰,全院医务人员主动加班,平均每日工作时长在10~12小时。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浙江大医院湖滨院区和滨江院区了解实际情况。输液处排着队,56个床位满员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浙大儿院湖滨院区。发热门诊候诊大厅里,有不少等待就诊的患儿和家长。叫号屏幕上可以看到,今天有6个诊室开放,挂号机上则显示,上午的就诊号已经全部取完,下午的就诊号剩91个。就诊现场。潮新闻实习生周紫嫣摄在二楼就诊室外,昨晚预约挂号的孙先生正带着孩子排队等待。孙先生说,前天下午幼儿园举行活动,晚上被老师告知有学生感染手足口病,当晚儿子也发烧了,“最高接近39℃,昨天已经吃了美林,虽然温度稍微降了一些,但怕他也被传染,连夜挂了号。”孙先生特意请了一上午的假,挂了10:00至10:30的就诊时段,是第号。正说着,诊室门口的提示器叫到了号,孙先生带着儿子匆匆走进诊室。在候诊大厅的预检台,两名护士正忙着询问患儿们的情况,为他们测量体温。其中一个护士告诉记者,发热门诊每天上午7点开始叫号,中午不休息,一般从12:30开始叫下午的号。“每天会根据看诊医生的数量放号,多的时候一天有七八百个号,少的时候也有三四百个。”就诊现场。潮新闻实习生周紫嫣摄大厅外,杨女士正在等待儿子小晨的检查结果。小晨持续发烧三天,最高到了近40℃,焦急的杨女士今早5点多就起床挂了号,带着小晨从位于萧山的家赶来。等候就诊的时候,她提前在自助机上开了血常规检查单。“一个月前小晨已经医院了,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杨女士解释,血常规检查是可以通过自助机申请的,在看诊前利用排队时间做好血常规,既节约时间,又方便医生看诊。“这段时间是流感和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小孩子抵抗力差,医院人比较多也很正常。”杨女士表示,因为需要排队等一段时间,看着孩子难受,做家长的难免心急,“但医生要对每个生病的孩子负责,我们都能理解。”就诊现场。潮新闻实习生周紫嫣摄三楼输液室输液处排着队,56个床位里也都是正在输液的患儿和陪伴的家长。3岁的星星由于中耳炎引发高烧不退,刚刚挂上药水。星星妈妈们医院,描述完症状后,分诊台的护士建议去内科就诊,“那是8点多,内科人不多,我们是第3个面诊的,医生诊断后让我们来输液室挂水,还挺快的。”等候区设置了签到流程午间,在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的发热门诊,等候区坐满了患儿和家长。通过墙上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下午的号已经叫到了号。在排队等待候诊的时间里,除了睡觉外,不少孩子还在看书、搭积木。就诊现场。潮新闻记者王好摄“我们今天开了12个诊室,所有患者都要先挂号再签到,我们根据签到顺序叫号。”分诊台的护士介绍说,由于人比较多,等候区设置了签到流程,以便让排号靠前又在现场的患儿和家长能按顺序看病。下午2点,分诊台的护士大声提示,“目前已经有多个孩子在排队,号之后的小朋友如果有发烧的症状,可以在自助机上先开血常规检查,等到排到号的时候方便医生诊断。”就诊现场。潮新闻记者王好摄就诊室外,赵女士带着19个月大的女儿和两个行李箱焦急排队。“小孩昨晚发烧,还出现了惊厥的症状。”赵妈妈一早就和孩子外公从外地赶来,医院,赶上了下午的号。“她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提前准备了一些必需品,如果住院不至于手忙脚乱。”听到分诊台护士的建议,赵妈妈留在原地看护孩子,外公则前去自助机开血常规检查单。“这边虽然人多,但感觉整体还是挺有序的,孩子现在状况也比较稳定,我反倒安心了一些。”赵妈妈抱着女儿,轻轻地拍哄着。就诊现场。潮新闻记者王好摄输液室里,陈女士的女儿刚挂上点滴,在妈妈怀里渐渐睡着。看着女儿手上的留置针和脸上的泪珠,陈女士满是心疼。“她昨晚开始发烧,今天10点我和奶奶带她来发热门诊,等到11点看上病,到下午1点半扎了针,整个看诊过程还算顺利。”下午2点,发热门诊的输液室满是患儿,护士们也提醒,如果来不及在发热门诊输液,可以带着诊疗单前往普通门诊输液。“那边24小时都有医生护士在的。”此外,在浙江大医院的互联网挂号平台上,预约挂号须知也提示,发热患者就诊不限于发热门诊,门诊各诊区均可接诊发热患儿。潮新闻记者王好尉洁婷实习生周紫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yy/1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