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来临,但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nCoV)疫情相继在泰国、日本有出现。急诊同志必须高度重视,现将最新由首都医科医院感染中心专家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与大家分享。

年12月以来,医院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对病例呼吸道标本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特点及病原学结果,判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为进一步加强对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提高救治能力,减少疾病传播,制定本方案。

1、流行病学特点

目前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

4、胸部影像学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5、现有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9天。

部分病例疾病进展较快,发病到出现呼吸困难仅7天左右。

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暂未发现儿童患者。

危重症约占15%。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

6、病例定义

1)观察病例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游史;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

发热。

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2)确诊病例

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目前)

3)危重症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条。

呼吸衰竭。

脓毒症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7、治疗

应在具备有效隔离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2)氧疗: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等。

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

4)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6)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d。

中医药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

7)危重症治疗

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8)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2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必要时采取肺泡复张手法、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或体外膜氧合等治疗。

9)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参考资料来自教材、杂志和网上,一并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