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特别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冠状病毒病”,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新冠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国内累计确诊超过10万例,国外累计确诊超过1.2亿,全球累计死亡数超过万人,可见此次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和影响之大。患上该病后主要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自我排查:首先要评估自己是否有相关的流行病学史,特别是近两周内前往过疫区以及接触了感染的患者。此时判断自己是否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例如干咳、发烧、乏力、胸闷、气喘等不适,少数患者还可以伴有咽喉部的疼痛、肌肉酸痛和腹泻等症状。当有流行病学史以及有相关临床症状时,作为高医院的发热门诊或感染科进行相应的诊治,要行血常规、胸部CT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和特异性的抗体检测来排查。传染源:病人,病毒携带者,被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易感人群: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目前缺乏针对该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减轻病情。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指征、指氧饱和度等,抗病毒治疗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抗菌治疗,避免盲目和不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出院标准:新冠肺炎出院标准主要是指体温恢复正常至少3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也明显好转,通常是指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的症状也明显减轻;复查肺部CT,其影像学上两肺的急性渗出性炎性病灶较前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但要注意采样时间至少要间隔一天,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就可以出院。下一期将为大家继续介绍新冠肺炎的预防以及疫苗等相关知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yuantifeiyan.com/zytfyks/7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邓跃林急诊前线新型冠状病毒
- 下一篇文章: 医院医共体总院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